你的位置:时时彩胆码表格 > 新闻动态 > 骨折后如何科学锻炼?
新闻动态
骨折后如何科学锻炼?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07:18    点击次数:96

林琼美 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

在日常生活中,无论是意外摔倒、运动损伤还是交通事故,都可能导致骨折的发生。骨折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疼痛,还会影响其正常的生活和工作。俗话说“伤筋动骨一百天”,可见骨折后的恢复是个漫长的过程。然而,通过科学的锻炼,能够有效地促进骨折愈合,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。

一、骨折愈合的生理过程

骨折的愈合是一个复杂而有序的生理过程,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:

(一)血肿炎症机化期

骨折后,骨折端及其周围会形成血肿。随后,炎症细胞逐渐浸润,毛细血管增生,成纤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侵入血肿,逐步清除机化的血肿,形成肉芽组织,并转化为纤维结缔组织,使骨折断端初步连接在一起。这个阶段通常在骨折后的2周内完成。

(二)原始骨痂形成期

在骨折后的1—2个月内,骨内膜和骨外膜的成骨细胞增生,在骨折端内、外形成新骨,即膜内成骨。新骨不断钙化加强,逐渐替代肉芽组织,这一过程称为原始骨痂形成期。此时,骨折部位的稳定性逐渐增加。

(三)骨板形成塑形期

原始骨痂中的新生骨小梁逐渐增加,排列逐渐规则和致密。骨折部位的多余骨痂会被进一步改造和塑形,使骨折部位恢复正常的骨结构和功能。这个阶段通常需要较长时间,可达数月甚至数年。

二、科学锻炼对骨折愈合的作用

(一)促进血液循环

锻炼可以增加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,为骨细胞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和氧气,促进骨痂的形成和生长。良好的血液循环还有助于清除代谢废物,创造有利于骨折愈合的微环境。

(二)增强肌肉力量

骨折后,由于长时间的制动,肌肉会出现萎缩和力量下降的情况。通过科学的锻炼,可以恢复肌肉力量,为骨折部位提供更好的支撑和保护,减少再次受伤的风险。

(三)改善关节活动度

骨折后,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可能会发生粘连和挛缩,导致关节活动受限。科学的锻炼可以帮助松解粘连,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,恢复关节的正常功能。

(四)刺激骨痂生长

适当的应力刺激有助于骨痂的生长和重塑。锻炼时,肌肉的收缩和肢体的运动会对骨折部位产生一定的压力和张力,刺激骨细胞的活性,加速骨折的愈合。

(五)减少并发症

经常活动锻炼,可以预防骨、关节、肌肉等并发症,如骨质疏松、骨折迟缓愈合、关节粘连、关节挛缩、关节僵直及肌肉萎缩等多种并发症。

三、骨折康复锻炼的时机和原则

(一)锻炼时机

骨折后的锻炼应根据骨折的愈合情况和固定的稳定性来确定。一般来说,在骨折后的早期(伤后1—2周),主要进行患肢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,以促进血液循环,预防肌肉萎缩。在骨折中期(伤后3—6周),可在医生的指导下,逐步开始进行骨折部位上下关节的屈伸活动,但要注意活动的幅度和强度。在骨折后期(伤后6周以后),骨折基本愈合,此时应加强患肢的负重练习和功能训练,以恢复肢体的正常功能。

(二)锻炼原则

个体化原则。每个人的骨折情况、身体状况和恢复能力都不同,因此,锻炼计划应遵循医生的建议,根据个体差异制订。

循序渐进原则。锻炼的强度和难度应逐渐增加,避免过度疲劳和再次损伤。

主动与被动相结合原则。在康复早期,患者可能无法自主进行锻炼,此时可以借助他人或器械进行被动活动。随着恢复进展的推进,应逐渐增加主动锻炼的比例。

综合性原则。骨折的康复锻炼应包括肌肉力量训练、关节活动度训练、平衡和协调训练等多个方面,以全面恢复肢体的功能。

四、骨折康复锻炼的注意事项

1.在锻炼前,应咨询医生,了解骨折的愈合情况和锻炼禁忌。

2.锻炼时要注意动作的规范和正确,避免错误的姿势和动作,防止再度受伤。

3.锻炼过程中如出现疼痛、肿胀加重等异常情况,应立即停止锻炼,并及时就医。

4.配合物理治疗、药物治疗等综合康复措施,以提高康复效果。

5.保持良好的心态,积极面对康复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。

总而言之,骨折后的科学锻炼是促进愈合、恢复功能的重要环节。通过合理的锻炼时机、方法和强度,患者可以更快地恢复健康,重新回归正常的生活和工作。但需要强调的是,康复锻炼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,以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。

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